新京报记者 倪伟 摄
新京报快讯(见习记者倪伟)中美科研团队近日在早期哺乳动物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昨天(8月9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与美国芝加哥大学、河北地质大学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在世界知名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以两篇连载形式发表了两项对早期哺乳动物演化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侏罗纪哺乳动物化石研究论文。
两篇论文分别以《侏罗纪新的滑翔哺乳动物》和《侏罗纪生态系统中哺乳动物中耳和捕食适应进化的新证据》为题,介绍了该国际合作团队在我国辽宁省建昌县和河北省青龙县距今约1.6亿年的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的两种最原始的、具有皮翼的滑翔哺乳型动物化石。两种动物分别被命名为似叉骨祖翼兽和双钵翔齿兽。据介绍,哺乳动物在三叠纪开始出现,漫长的演化历史中很大一部分都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2.52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尽管近年来不断有重要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化石被发现,但哺乳动物的早期演化历史,尤其是侏罗纪哺乳动物演化历史,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谜。
新发现的滑翔动物属于哺乳型动物基干支系,也是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类群,均为哺乳动物演化树的早期分化绝灭支系。
该研究项目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孟庆金研究员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罗哲西教授领导的中外研究团队合作完成。孟庆金介绍,新发现的滑翔动物是所有哺乳动物中系统位置最为原始的滑翔动物,比现代哺乳动物中最早的滑翔类型——最古老的蝙蝠化石历史要早大约一亿年,比已知的生活在1.25亿年前的远古翔兽(Volaticotherium antiquus)要早大约3500万年,为研究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化多样性和生态多样化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
据悉,新发现的化石标本保存在北京自然博物馆。